中国电动车领跑世界 五条中国特色的发展制胜实践
2022-08-11 11:37:30来源:国际商报
电动车风行全球,中国市场保持领先。2021年,中国市场电动车(含纯电与插混)销售近300万辆,渗透率达15%,今年上半年渗透率更是达到了21.6%。在新能源市场,凭借多年摸索的经验积累,中国造车新势力及传统自主品牌已成为除特斯拉以外的主力玩家。统计显示,在经济性及中端市场,本土品牌以超过90%的市场份额占据统治地位。与此同时,中国头部的电动车企业也在与全球汽车品牌对垒。2021年,中国电动车出口达到58.8万辆,同比增长高达163%,2022年一季度即突破20万辆。值得注意的是,与燃油车时代大部分车企将产品出口到非洲、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不同,中国车企正雄心勃勃地将电动车产品销往欧洲和北美等地区,硬生生在向零排放迈进的发达市场中分得一块蛋糕。
为了更好地帮助中国电动车企业保持领先,波士顿咨询(BCG)结合国际视角,从中国市场出发,总结出了五条中国特色的发展制胜实践。
用户需求导向的产品。“新消费”已成主流语境,未来,“用户需求导向”的汽车产品的话语权将越来越大。预计至2025年,仅32%的新车销量来自首购,而68%的需求来自换购或增购。电动车企业开始从特定消费者客群出发,针对使用场景、情感与功能诉求,以及围绕用车过程中的核心痛点,进行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一批领先的电动车企业已率先找到了自己的客群,并打造出了现象级产品。
随着中国汽车消费者的日趋成熟,主机厂亟须摒弃过往单纯从技术角度出发打造产品的思维,转而通过关注不同客群的特定用车场景,深度挖掘消费者在情感及功能上的需求,打造真正可以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创造价值的产品,这一点尤其值得外资品牌注意。
无论是本土还是外资品牌,能否正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充分倾听当地市场的声音,并结合自身品牌的价值主张来打造电动车产品,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车企的成败。
插混路线异军突起。数据显示,2021年插混市场暴增147%,销量接近55万辆,成为了中国电动车市场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插混技术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并非偶然。在过去几年中,插混技术持续迭代,当下搭载最新技术的产品在燃油经济性方面甚至已可以向合资品牌混合动力技术看齐(馈电模式下),价格维度更是向同等级别燃油车持续贴近,可谓竞争力十足。另外,“可油可电”的补能方式还有效缓解了里程焦虑,更大程度满足消费者需求。
主机厂们早有察觉,纷纷投入大量资源对插混技术进行布局。从2020年年底开始,中国领先整车厂都相继发布了拥有自主技术产权,且性能领先的插混动力技术及配套车型。与此同时,领先主机厂们也在积极尝试将插混技术解决方案以授权或合作的形式,外供给外资品牌以及造车新势力。在插混技术路线上,中国汽车主机厂们无疑已经走在了世界前沿。国内市场当前正处于爆发期,相关产品仍旧享受着增长红利。而随着更多玩家入局,市场也将逐步饱和,如何扩大自身技术的“朋友圈”,以及如何将市场从国内扩张至海外,或将是中国主机厂值得思考的方向。外资品牌也应清楚地意识到插混技术路线的潜力。考虑到全新技术开发耗时耗力,外资品牌可以借助自身品牌认可度及国际影响力方面的优势,同中国主机厂进行合作、联盟,以快速补强插混车型产品线,共同开拓中国乃至海外市场。
汽车智能化的跨界合作。新能源的畅销与其智能化和科技感密不可分。在市场需求的激励下,智能座舱的信息娱乐系统当属行业技术发展与变革最快的领域之一。BCG注意到,不仅是车企,中国的科技巨头也在该领域“排兵布阵”。科技巨头们用其所长,围绕自身较为完善的生态体系(如导航、流媒体音乐、电商、支付、社交等APP产品),为各自的IVI解决方案提供有力支撑。相比之下,传统供应商则显得略逊一筹,无论在生态体系的丰富度还是软件能力上,都难以同科技巨头匹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