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业 > 正文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开新局创未来 产业汇聚支撑海洋高质量发展

2022-08-26 09:06:12来源:深圳特区报

陆海统筹优化布局“蓝色科技”创新力量

近年来,深圳对标世界一流、主动作为、真抓实干,不断强化国际海洋领域合作,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努力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更多深圳贡献。

随着海洋创新载体加快建设,清华大学国际研究生院、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鹏城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纷纷拓展海洋领域研究,已建及在建国家、省、市级涉海创新载体达到68个;推动加快组建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提升海洋创新能力;依托南方科技大学,筹建深圳海洋大学,办学方案已通过市政府审议,校园建设、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等工作全面展开。海洋人才教育和学科建设初具成效,主要发展海洋科学、海洋工程与技术、海洋能源、港口与航运管理等领域。近年来,深圳大学成立了海洋信息系统研究中心、启动共建大鹏新区海洋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新增海洋工程本科专业;清华大学国际研究生院获批南安普顿大学双学位项目等。

提升海洋空间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圳不断完善海洋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以国土空间规划(海洋)、重点海域详细规划两层级法定规划为框架,以专项规划为支撑的海洋空间规划体系,印发实施《深圳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完成海洋“两空间一红线”试划(即海洋生态空间、海洋开发利用空间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推进重点海域详细规划编制,研究完成《无居民海岛保护利用标准与准则》。提升海洋管理法治化水平,推动《深圳经济特区海域使用管理条例》出台实施,建立深圳市海域管理的基础性、纲领性法规,并印发《深圳市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管理办法》《深圳市沙滩资源保护管理办法》《深圳市海域管理范围划定管理办法》等系列配套制度,健全海洋管理的法治体系和管理制度。加强海洋管理能力建设,推进全球海洋大数据中心建设,建造深圳首艘3000吨级海洋维权执法船,保障深圳机场三跑道、深中通道等重大项目的建设。

加强海洋生态和文化建设,深圳持续抓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建立“海域-流域-陆域”统筹的海洋生态保护整体格局,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建设深圳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开展福田红树林国家重要湿地保护修复工程等。彰显海洋文化特色,推进创建世界级绿色活力海岸带,宝安滨海文化公园建成开园,小梅沙片区整体改造等亲海平台和项目有序推进。建设国际滨海旅游城市,探索建设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积极拓展“海上看深圳”新航线,中国第一艘挂五星红旗的豪华邮轮招商伊敦号启航,中国杯帆船赛、深圳帆船周等系列活动相继举办。

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打造海洋经济合作新平台,深圳成功举办2019和2020年两届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世界石油天然气大会等,为全球涉海企业、组织搭建合作共赢的蓝色商机。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中,海洋领域首批试点推进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用地用林用海审批机制改革、重要生态空间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海域立体分层设权等探索,促进多重国家战略聚焦发力、协同配合、同频共振。

专家观点

深圳海洋经济动能澎湃韧性足

“这个地方过去是盐田,现在变成了‘银田’,要打造更高水平的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努力成为‘金田’。”肩负殷切寄望,盐田港作为深圳面向世界开展进出口贸易的一面旗帜,也是深圳以改革开放激活力增动力的“蓝色经济”样本。

今年上半年,深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陆海统筹上勇于探索,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超过10%,显示了澎湃动能和发展韧性。

纵观深圳海洋经济2022年上半年表现,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教授陈明宝认为,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及疫情持续影响,深圳海洋经济上半年展现了良好的活力,海洋油气、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增长迅猛,港口航运、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等持续向好,深圳海洋大学等科创平台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海洋产业列入20+8产业集群等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等,都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陈宝明建议,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需在以下方面持续发力:一是推动海洋科技及成果转化,在海洋高端智能设备、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海洋要素集聚,推进海洋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建设,有效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强化海洋科技成果落地。二是整合利用海洋合作平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推进全方位的国内国际海洋合作,深度参与全球蓝色经济发展与海洋治理,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三是注重海洋素养培育和建设,推动更多海洋科普、海洋教育走入大众视野,让更多机构组织参与深圳海洋经济发展,也让更多的人享受海洋经济发展带来的福祉。

深圳市海洋研究所执行所长安然认为,海洋经济作为深圳支柱产业和20+8产业集群之一,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正不断提升。尤其是2022年上半年海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传统海洋产业夯实支撑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增长点,都为深圳稳经济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安然建议,深圳海洋经济继续发挥好引擎作用,需强化以下方面:一是打造海洋产业集群高地,招好商、招大商,瞄准海洋产业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吸引更多全球优质企业落户。二是完善产业空间保障,规划建设运营好大铲湾蓝色未来科技园、赤湾海洋科技产业园、国际生物谷大鹏海洋生物产业园等一批产业集聚、定位鲜明、配套完善、功能完备的海洋产业集群化发展示范园区。三是引进和加强海洋人才储备。建立海洋人才库、资源库,探索设立海洋专项人才计划,建设海洋院士工作站和人才驿站,为深圳打造海洋科技创新高地提供海洋人才共享和全球智库支撑。

相关链接

“公园深圳”凸显山海连城“海”元素

日前召开的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2022年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山、海、城、园”有机融合、全民共享共惠、充满活力的全域公园城市。相较于生态城市、森林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等发展理念,通山、达海、贯城、串趣的“公园深圳”将进一步凸显“山海连城”的海洋特色、海味元素。

据规划团队介绍,该《规划》将自然海岸线保有率、湿地保护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等纳入“公园深圳”建设的16项核心指标,蓝绿织网,全域营建。比如在重点打造的20个公园群中,坝光公园群、东西涌公园群、梅沙公园群、深圳湾公园群、前海公园群、海洋新城公园群等一批滨海专类公园群,将串起深圳260公里美丽海岸线。

通过实施山海连城、生态筑城、公园融城和人文趣城四大行动计划,深圳将进一步强化塑造滨海空间,提升滨海休闲游憩体验,规划整合岸线、海岛、沙滩和珊瑚礁等海洋资源,在保护各类海洋资源基础上,配套系列服务设施。

如打造一条西起茅洲河口东至大鹏半岛鹿咀海岸的165公里滨海滨水骑行道,让市民在骑行中感受滨海都市风光与世界级海湾美景。推进蛇口渔港、盐田渔港、南澳渔港等特色渔港升级,打造广府蚝乡文化、海洋文化等人文特色主题游径,营造南头古城、大鹏所城等特色文化街区,建立坝光银叶树湿地公园、赖氏洲岛、大澳珊瑚礁等海洋主题类自然教育中心和路径。推广滨海滨水休闲运动,营建龙岐湾、大鹿湾、前海湾等6处海上休闲运动区,培育和推广帆船、冲浪、赛艇、潜水等水上运动,开展东西涌穿越、沙滩音乐节等全民户外休闲活动,拓展和提升“海上看深圳”等滨海特色观光旅游项目,让山的俊朗、海的辽阔、水的灵动,以更加和谐的姿态融入城市和市民生活。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在此背景下,深圳向海发展的责任不断增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党中央赋予深圳的一项重大战略使命。

从2017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首次明确,到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致海博会贺信和2020年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成为深圳倾力打造的又一张城市亮丽名片。

5年来,深圳先行示范,勇当尖兵,围绕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落实“五个率先”重点任务,开新局,创未来,朝着“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破浪前行,奋力谱写海洋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

标签: 海洋强国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海图强联通世界 深圳国际航运枢纽

免责声明

    • 青年创投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信息举报和纠错邮箱:51 46 76 113@qq.com

头条新闻

推荐内容